![]() |
品牌 | 帕尼尔 |
用途 | 医用 |
检测方法 | tlc |
外观 | 粉末 |
别名 | 松香 |
CAS编号 | |
包装 | 纸板桶 |
产地/厂商 | 陕西 |
英文名称 | |
提取来源 | 松香 |
包装规格 | 25 |
纯度 | 100% |
主要成分 | 松香 |
执行质量标准 | 企业标准 |
松香生粉
松香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提取的油树脂,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*物。夏季采收,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,使边材部的柚树脂自伤口流出,收集后,加水蒸馏,除去松节油,取出剩下的残渣,冷却凝固。主产于广东。其他各地亦产。
中药名称松香
中药学名(拉丁名)COLO PHONIUM
别 名松脂、松膏、松肪
所属功效类 拔毒生肌药
科松科
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。其他各地亦产。
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提取的油树脂,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*物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 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,经蒸馏除走挥发油后的*物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本品为松科松属若干植物中渗出的油树脂,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作余固体树脂。(《中华本草》)
主产于广东。其他各地亦产。
树脂
夏季采收,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,使边材部的柚树脂自伤口流出,收集后,加水蒸馏,除去松节油,取出剩下的残渣,冷却凝固。(《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》)
采集树脂有上升式(即V形法)、下降式(即Y形法)采脂法及化学药剂处理法。我国现以采用下降式采脂法为主。先直径20-50cm的松树。在距地面2m高的树干处开割口。在开割割口前先要刮去粗皮,但不要损伤木质部,刮面长度50-60cm,宽25-40cm;在刮面中央开割长35-50cm,宽1-1.3cm,深入木质部1-1.2cm 的中沟,中沟基部装一受脂器,再自中沟开割另一对侧沟,可将油树脂不断收集起来。以在30-35℃采收为宜,即长江以南在5-10月,华北及东北在6-9月。(《中华本草》)
本品呈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表面黄色或棕黄色至黄褐色。质较轻脆,易碎,断面光亮,似玻璃状。具松节油香气,味苦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本品呈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表面黄色或棕黄色至黄褐色,有的带有粉霜。质较轻脆,易碎,断面光亮,似玻璃状。具松节油香气,味苦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本品呈透明或半透明不规则块状物,大小不等,颜色由浅黄到深棕色。常温时质地较脆,破碎面平滑,有玻璃样光泽,气微弱。遇热先变软,而后融化,经燃烧产生黄棕色浓烟。本品不溶于水,部分溶于石油醚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、苯、氯仿及乙酸乙酯等溶剂中。(《中华本草》)
苦、甘,温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苦、甘、温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苦、甘、温。归肝、脾经。(《中华本草》)
燥湿祛风,外用生肌止痛,杀虫止痒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燥湿祛风,生肌止痛,杀虫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祛风燥湿,排脓拔毒,生肌止痛。(《中华本草》)
用于风湿痹痛,痈疽,疥癣,湿疹,金疮出血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用于风湿痹痛,痈疽,疥癣,湿疮,金疮出血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主治痈疽恶疮,瘰疬,瘘症,疥癣,白秃,疠风,痹症,金疮,扭伤,妇女白带,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(《中华本草》)
3-5g。外用适量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5-10g;外用适量,入膏药或研末撒敷患处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外用:适量,研末干掺;或调敷。内服:煎汤,3-5g;或入丸、散、亦可浸酒服。(《中华本草》)
血虚者、内热实火者禁服。不可久服。未经严格炮制不可服。(《中华本草》)
置阴凉处干燥,防火,防热。(《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》)
置阴凉干燥处,防火,防热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,置阴凉干燥处,防火、防热。(《中华本草》)
理化鉴别:
1.取本品加热易软化,燃烧时发浓烟。
2.取本品粉末0.1g,加石油醚(60-90℃)10ml,密塞,振摇数分钟,滤过。取滤液5ml,加新配制的0.5%醋酸铜溶液5ml,振摇后静置分层,石油醚层显蓝绿色或绿色。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*册1992版》)
理化鉴别:
1.取粉末0.1g,加乙醚2ml溶解后,加10%醋酸铜溶液1ml,振摇后,醚层呈绿色。(检查松香酸)
2.取粉末0.1g,加醋酐5ml,稍加热使溶解,冷后,加浓硫酸1滴,初显紫红色,后变蓝紫色。(《中华本草》)